首頁 >> 資訊中心 >> 行業動態 >> 搶占先機 不可抵抗的北斗魅力多家公司必爭民用高地
隨著我國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并成功組網,以及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出臺支持北斗發展的產業政策,北斗進入民用市場的步伐正在提速。全國首個省級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在武漢驗收。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北斗應用新舉措或令北斗概念股引起波瀾。 技術條件 多項性能指標優于GPS 長期以來,我國在導航領域關鍵技術與產量上均處于落后地位,GPS長期壟斷國內市場,尤其電力傳輸、通信、金融等領域嚴重依賴GPS提供的定位、授時服務,GPS市場占有率超過90%。 作為與GPS抗衡的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中科院院士楊元喜此前曾表示,與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時精度都表現出更好的優越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全世界導航的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的貢獻率可達到23.6%。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結網完成后,系統用戶定位、電文通信和位置報告只需要幾秒鐘,而GPS首次定位卻需要1至3分鐘。此外,記者了解到,與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相比較,北斗系統特有的短信服務獨樹一幟,使用者不僅可以通過北斗終端獲取時間和位置服務,在盲區還可通過北斗系統發送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在我國黃海南部和長江口水域進行了國內首次無線電指向標差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RBN-DBDS)播發與接收試驗,并取得圓滿成功。經過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差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達到1米以內,其性能指標已領先全球定位系統(GPS)。 市場前景 導航產業將超5000億元 盡管,北斗系統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國防安全的需要,但國外的先進經驗已經證明,只有實現軍民兩用,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而北斗產業鏈上技術、行業標準的壟斷,也將創造巨大的市場價值。 自第一顆北斗試驗衛星2000年發射入軌以來,長期依賴GPS導航、授時的用戶從此多了一種選擇。目前,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氣象、漁業、林業、測繪、搶險救災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還將在金融、精密農業、交通監測及工程技術中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統不僅助力于各行業,同樣還走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據媒體報道,今年上海將率先推出2.5萬套基于北斗導航技術的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定位跟蹤器,一旦孩子或老人發生走失或者摔倒等意外狀況,家屬可通過定位搜索及時知曉。此外,世界首款指針式衛星授時手表北斗衛星手表已問世。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2012年衛星導航產業已經超過1200億元,將來中國該產業會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北斗系統有望占據70%至80%的市場份額。 推廣政策 政府三大舉措力推民用 不過,當前售價偏高、平臺建設不完善等原因限制了北斗系統的“親民性”。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斗之父”孫家棟表示,自己現在最關心的事就是北斗的產業化應用。他認為,未來北斗應用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產業化將是一個很大的亮點,而國家在地面應用建設方面還需下大力氣推動。 事實上,我國早已在去年逐步展開了北斗系統的推廣。今年年初,交通運輸部的一紙通知,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加快走向民用市場的腳步。通知要求天津、江蘇、安徽等9省(區、市)作為示范省份,對轄區內“兩客一危”及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的北斗/GPS雙模車載終端安裝做出具體要求。該政策被視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項啟動的第一個民用示范工程,也標志著北斗衛星系統正式啟動民用。與此同時,合肥、南京、上海、蘭州、天津等多地也紛紛著手打造北斗產業園區,支持北斗應用示范工程。 為了更廣泛地推動北斗系統,并在全國起到示范效應,北京市政府和合眾思壯、華力創通等相關衛星導航企業共同投資3億元人民幣的北京市北斗公共平臺已于今年開始建設。 中關村空間信息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歐陽玲表示,行業市場雖是北斗產業發展的重點,但從長遠看大眾市場才是北斗產業成長的依托,車輛應用和個人應用領域將成為當前及今后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方向。在一切條件理想的情況下,預計2013年北斗民用市場產值或將突破百億元。 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曹沖表示,當前北斗產品售價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還沒有實現規?;a,在政府的推動和市場的發展下,北斗實現產業化發展,價格自然就下去了。 公司舉措 北斗星通等推多項應用 面對千億級的市場盛宴,搶抓北斗產業發展的先機已經刻不容緩。 日前,合眾思壯宣布,該公司今年7月將推出兩款基于北斗系統的個人移動資產管理產品。一款是佩戴于兒童、老人或寵物身上的小型跟蹤器,只要在北京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公共平臺上設定一個活動范圍,佩戴者超出范圍就會報警;另外一款產品為插在車輛方向盤下的車載OBD,通過這款設備就能在手機或者網站上遠程監控到車輛的所有數據。 合眾思壯董秘曹紅杰透露,基于北京市北斗公共平臺的建設,北斗系統2013年可為北京10萬北斗用戶提供示范性的服務;2014年可為北京30萬北斗用戶提供服務;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0萬。 另一北斗龍頭企業北斗星通的官方網站也顯示,北斗星通的“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北斗衛星導航通信系統”已擁有入網用戶近3萬個,手機用戶近10萬個,安裝監控平臺1300余套,是國內首個北斗規?;裼玫膽冒咐?。 北斗星通董事長周儒欣此前接受京華時報(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北斗產品除廣泛應用于海洋漁業外,部分產品已為一些城市的高樓和大橋進行“體檢”。“未來如果這個市場需求旺盛,也將給公司產品商用打開新的空間。”此外,北斗星通的產品已經應用于北京市地質災害監測。 全國首個省級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在武漢驗收。該系統的硬件采用的就是北斗星通子公司和芯星通的芯片式板卡。 專家觀點 北斗三五年內實現繁榮 然而,即便在北斗戰略穩步推進和政策頻頻利好的前提下,北斗導航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仍然要克服一些問題。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北斗一號”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0萬余套,參與北斗終端研發或銷售的企業數量僅為50~60家,年產值為3億~4億元左右;而GPS導航終端2011年的總銷售量突破4500萬臺,產值接近700億元,參與企業超過6800家。但曹沖認為,北斗產業現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相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實現繁榮。 投資策略 兩思路選股長短結合 東興證券投資顧問趙一草認為,北斗商業化應用目前還未完全開啟,今后一旦打開了突破口,民用市場產生的利潤值得期待。對于北斗概念個股來說,他表示,看好其長期投資機遇,短期可把握政策、技術突破等利好帶來的機遇,注意長短結合捕捉機會。 合生財富首席分析師梁萬章認為,未來,在北斗產業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可遵循兩條投資思路:一是產業鏈上游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即北斗衛星、芯片生產及衛星運營與系統集成;二是產業鏈的下游民用產品制造,即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導航設備、移動資產管理設備及相關的應用軟件等。